English

“熊劳模”和他的“绿色银行”

200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人选事迹
2000-04-25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在家乡,乡亲们都叫熊启东为“熊劳模”,当然也有叫“老熊”的。这劳模是全国劳模。20年前,熊启东是家乡人羡慕的“工人”,那时的熊启东才35岁,回到家乡当“农民”后,熊启东花了20年的时间,在家乡靠开荒植树建起了自己的“绿色银行”,乡亲们也在这“绿色银行”中受益。

熊启东愿意当农民。在他的心里,农民兄弟更需要他,农村更适合他。现年55岁的熊启东,早在1981年就辞去了在国有单位的工作来到农村。这一行动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“壮举”。丢掉“铁饭碗”,拿起“土锄头”,熊启东来到农村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带领妻子儿女开荒。很多人不理解,可熊启东心里“有数”,一定要把荒山开好,做出样子来,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大家的顾虑,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乡亲们解放思想,脱贫致富。

熊启东决定回农村开荒,应该说也有历史的“渊源”。熊启东曾经亲历过“大跃进”的“砍树炼钢”,在原来单位工作期间,熊启东每每回家看到光秃秃的荒山,心里就不是滋味。特别是阴雨天气,泥沙淤积,如山洪来临,乡亲们连日子都不好过。回想过去的绿山秀水,熊启东暗下决心,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不遗余力地绿化家乡。

熊启东做到了。他有像愚公移山一样的精神。1981年,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他的家乡推广,村集体允许他农村的家承包山地。熊启东完全不顾别人的讥笑和家属、亲戚、朋友善意的指责,拿出全家1710元这全部的积蓄,带领妻子和两个十多岁的儿子开荒,一个冬季就一鼓作气垦荒78亩。第二年春天来临,熊启东在开垦的荒山上种植了25000亩杉树。

希望从这里开始。熊启东在自家荒山开发得到启发后,又继续开发了92亩荒山,还在家乡水库旁边开辟100亩水果基地,并搞综合开发,发展生态农业,后又承包107亩的水库养鱼。原国家林业部曾对熊启东的生态农业开发进行过统计,19年来,熊启东共绿化荒山1200亩,其中果园500多亩,材林700多亩,水域养鱼110亩,资产总额高达800万元。1999年熊启东全家收入25万元。20年的艰苦创业,熊启东实实在在地建起了自己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富而思进,熊启东致富不忘学习新技术。为了引进良种,学习种植良法,他购买大量农业科技书籍,一本一本地啃。同时,熊启东还先后花费3万元到湖南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学习并熟练掌握了相关技术,成为当地著名生产能手。

致富思源,熊启东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。在家乡,群众有思想顾虑,熊启东就率先带头开发荒山。群众在跟着他开发荒山之后,他有针对性地告诉群众要加强开发荒山的管理。他还常常在夜校为群众讲技术、管理课,附近十多个乡村的群众也常常听熊启东的夜课。

熊启东是个人情味很浓的人。在他的农场,他长年供养2至3位孤寡老人,像子女对待父母一样的体贴;对有困难的乡亲,熊启东送树苗传技术,忙里忙外;对特别困难的乡亲,熊启东还派工为其开山种树,不但分文不收,自己还搭进去3万多元;每年春节,熊启东都要与妻子一起送年货到本村“五保户”老人家里。有人说,熊启东就这几年扶植和救济困难家庭和个人的资金不下8万元。难怪乡亲们把熊启东当“家里人”看,谁家有大事小事闹口角的,都要请熊启东“说个话”。

在熊启东的影响下,目前全村家家开荒山,户户种绿树,最少的也种了18亩,乡亲们有奔头了。而熊启东却在思考“绿色银行”的新项目:能不能把去年冬天投资400万元的15亩地,与乡亲们一起建一个花卉基地?(本报记者整理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